首页 资讯 正文

自然人文双线索串联,这样的传承教育活动孩子们很上心

体育正文 205 0

自然人文双线索串联,这样的传承教育活动孩子们很上心

自然人文双线索串联,这样的传承教育活动孩子们很上心
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(yuè)1日讯(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杨倩)今日下午,由湖南(húnán)烈士公园与湖南博物院联合(liánhé)主办的 “传承——岁(suì)时记”主题系列(xìliè)活动最后一场活动举行。系列四场次活动以“自然+人文”双线索串联,通过实地观察、文物探秘、诗词创作与民俗体验等环节,吸引了近40组亲子家庭深度参与。 今日下午,湖南烈士公园园林专家带领大家,沿着“烈士塔—年嘉湖—秋岛”路线开展探索。在(zài)烈士塔区域,孩子们仔细观察着栀子花(zhīzihuā)的花瓣形态,聆听(língtīng)专家介绍关于其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明确记载的“清热凉血(liángxuè)”药用价值和栀子名字的由来。 在年嘉(jiā)湖畔,剑形叶片的(de)(de)菖蒲与“五月榴红”的石榴花长势正旺,专家特别介绍道:“古人将菖蒲与艾草并称‘端午双剑’,认为其能辟疫气;而石榴因‘千房同膜,千子如一(yī)’的特性(tèxìng),成为多子多福的象征。” 来到秋岛著名的荷花池边,工作人员正耐心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荷叶 “滴水不沾”的神奇现象,同时结合屈原在《离骚》中(zhōng)描绘出的“制芰荷以为衣兮”高洁意象,让大家在自然教育与文学启蒙的深度融合中启发(qǐfā)灵感。 移步湖南博物院 “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”,讲解员重点解读了几件文物背后的端午(duānwǔ)密码:彩绘陶熏炉、竹熏罩(zhúxūnzhào)的镂空设计与(yǔ)艾草,还原了汉代“熏香避疫”的生活场景;“信期绣”香囊上的长尾小鸟纹样,对应了《礼记》中“五月五日,蓄兰为沐浴”的记载,其“似信而期”的寓意更与现代节日(jiérì)祝福一脉相承;帛书《天文气象杂占》中的彗星图,则揭示古人(gǔrén)通过观测天象(tiānxiàng)预测节气的智慧。 活动最后,大家在老师(lǎoshī)的(de)指导下合作包粽子。从粽叶的挑选(需选宽而挺的芦苇叶)、糯米的浸泡(需提前4小时)到粽角的折叠,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传统(chuántǒng)手工艺的乐趣,更是通过分享(fēnxiǎng)劳动成果,传递了家庭温情与节日祝福。 本次活动以“馆园(guǎnyuán)融合”为契机,通过“自然教育+文物活化+民俗体验”的创新模式,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(yízhì)好评。
自然人文双线索串联,这样的传承教育活动孩子们很上心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